作为业余爱好,一直很喜欢研究企业的商业模式。我以往觉得电子商务这个赛道竞争很激烈,生意很难做,尤其是中国当前的环境下,近些年在商业模式上也没有太多有意思的创新。快两年前,写过一点关于拼多多的,但主要是批评,我不喜欢它的生意模式,我觉得它的壮大会打压中国的品牌成长。这个观点至今依然成立,不过,除此以外,那个时候我对于拼多多的理解还是比较浅薄的。随着这两年拼多多的成功,我觉得我看到了它越来越多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。这些东西让我越来越觉得,黄峥,真的是个眼光很长远,执行上也很厉害的人。
最早的时候,我以为拼多多的核心就是低质量、低价的策略。后来我渐渐明白,所谓的低价策略,只是最肤浅的一个表象。
如果退到十年以前,应该很少有人能同意,在如此激烈的电子商务赛道上,已经有了老牌的阿里巴巴,还有重供应链的京东,拼多多能够挤进来,分到一杯羹。而如今,不仅如此,它的增长居然已经让这两家都难以望其项背。
说到阿里巴巴,如今看,它还是犯了一个企业扩张以后变得局限、傲慢的通病。早些时候马云就评论京东说这种重资产玩不转,到后来张勇则认为拼多多只会帮助阿里巴巴教育用户和开拓市场,阿里巴巴错过了太多的机会。
拼多多的核心商业模式是什么,招股书中讲是中国的 Costco+Disney,零售+娱乐。但是它没有对比阿里巴巴和京东,来进一步细致地说明它是打算怎么赚钱的。看起来这些零售电商很接近,其实很不一样。阿里最值钱的是什么,是商家;但是拼多多呢,是消费者。就连对于 “砍一刀” 这样的基于社交的病毒式营销,也是基于消费者这个核心。拼多多教育用户,你要关心你买的产品和价格,但不要关心是什么品牌、是谁生产的。拼多多不在乎丢失商家,而是推行白牌商品,达到极致的性价比,以最简单的低价方式来留住用户。所以说,传统电商那套基于流量变现的策略在拼多多这里行不通了,拼多多更关心的是单一性价比高的商品,谁来拿订单?很简单,价低者得。
Costco 玩法的其中一个核心就是由它来代替用户选择性价比高的品牌,利用巨大的订单量,来和生产的商家谈价格。在同样具备规模效应的情况下,这是它和沃尔玛这种靠商品品类之全而获得用户的商业模式来说,最大的优势之一。比方说,在 Costco 买衣服,你不会找到很多的品类,每种衣服的类型可能就那么一两种衣服,但是衣服的质量可以,而且性价比没的说。一句话概括,单一的种类,巨大的订单量。
阿里也好,京东也好,它们都可以把消费者直接对接到商家,砍掉中间环节,但是这样的消费者依然是没有议价能力的,因为消费多少不能提前确定,每一单的规模又小得可怜。但是类似于 Costco,拼多多的做法是什么?把大量消费者的需求捆绑起来,它们出动去和生产产品的商家谈,这就让商家愿意去用一个更低价格来换取很早就可以确定的大订单。商家被迫报低价来抢单,商家和商家之间抢拼多多这个大客户,这种模式和白牌商品有着最天然的契合。可以认为,这是团购的升级版,我觉得这才是拼多多最核心的玩法。
再来看看拼多多扩张的过程当中,那些成功而重要的决策。
首先是 “砍一刀” 这样的病毒式营销,这可能是像我这样的人最早听说拼多多的时间。那段时间,恰好是微信摇一摇春晚大肆撒钱的事情发生之后。众所周知,腾讯的这一方面的眼光总是很独到,藉由微信等等流量平台,他们也有非常大的用户数据和这方面的经验。腾讯投资了拼多多,或许这盘大棋中,也告知了拼多多这样一个事实——大量的网民们,他们的微信账户有着红包摇来的钱,这是最好的建立拼多多性价比消费心智的时间。配合 “砍一刀”,拼多多的初始的大规模获客就这样做到了。
第二件火爆的事情可以说是拼多多玩的 “仅退款”,阿里和京东根本当时根本就没法快速跟进。因为他们需要考虑这些极度便利消费者的措施,对于品牌相当负面的摧残和打压。品牌就意味着溢价,有了溢价就没法极度地考虑性价比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长期看,拼多多的市场很大,并且阿里和京东根本没有办法去抢,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。阿里也许能把很多第二产业、第三产业做成,能把阿里云做成,甚至能把芯片也搞起来,但是传统电商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考虑到目前大多数人的消费习惯和能力,我觉得它长期下来是不可能搞得过拼多多的。
再有,拼多多对于资金的分配,也是极致的典范。想想阿里什么都要投钱,铺开来如此之大的摊子,什么都搞,拼多多非常本分,就做自己风格的电子商务,就是扎根于农村下沉市场,和阿里、京东比起来极少的员工数,尽可能地避免重资产,连办公楼都是租的。每次财报,都是不分红,并且低调地强调未来的风险,最近火爆的 AI,拼多多也似乎尽量去避免接触,这样的管理层,在如今这个习惯于画大饼的世界似乎真是独一无二。
最后,我想到了微博和小红书。微博是大 V、名流为核心的玩法,无名人士的发声微不足道;小红书呢,则是基于草根的玩法,它的推荐系统是最核心的资产,它可以让一个无名之辈的帖子出现在感兴趣的用户的眼前。我觉得这是小红书和微博最大的区别,这也是微博已经是上一代互联网产品,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。以此类比,阿里巴巴上的品牌企业,就是大 V 和名流;拼多多上的无数白牌商家,就像是不知名的草根。单一草根势单力薄,但是拼多多这样的平台把他们的力量汇聚起来,消费者买到东西的时候兴许不知道是哪家草根商家生产了他的货品,但是千千万万的草根商家就能够借助这个平台,靠着生产白牌产品,把自己的小小生意做下去。这样看,其中的历史意义显而易见。
这林林总总的事情,无论是战略还是实施,都让我觉得拼多多真是一家非常厉害的企业,黄峥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人。黄峥受到段永平影响很大,他要 “做对的事情,并把事情做对”,但我不知道对于他来说,什么样的事情是对的事情。当然,我觉得我还是没有很深刻地读懂拼多多,以上只是我现在的思考,这真是一家太有意思的企业。
文章未经特殊标明皆为本人原创,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,转载请保持完整性并注明来源链接 《四火的唠叨》
历史就像波浪,循环往复。像小红书这样的平台也需要解决垃圾信息泛滥的问题。作为一个内容消费者,唯一的诉求是高质量的内容。大量低质量垃圾内容需要平台通过算法做好内容质量的把控,最终又回到大 V 时代,话语权集中到头部